據統計,截至去年底,國內各大車企現有、在建、規劃中的新能源乘用車產能累計已超過 2000 萬輛 ;與此同時,2020 年新能源乘用車全年的產量為 113.5萬輛,同比增長 26.8% ;2020 年的新能源汽車零售量累積為 110.9 萬輛,同比增長 9.8%。?
雖然中國貴為全球新能源重要市場,但在 113.5萬輛之上,將近 20 倍的產能正在等待被消化。?
產能過剩如此嚴重,新能源汽車投資的泡沫是否越吹越大??
無人提及的真相?
曾幾何時,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被寄予厚望,以期實現從“彎道超車”到“換道超車”。近些年來,傳統車企先后轉舵,如比亞迪、北汽新能源就屢屢斬獲全球新能源汽車、純電動車銷量的冠軍 ;造車新勢力更是瘋狂“燒錢”,紛紛在美股強勢登陸,備受追捧;更有諸如恒大、華為這樣的跨界明星公司或高調或迂回地進駐造車領域。?
然而在歡欣鼓舞的同時,我們也不應忽視產業問題 :政策東風吹拂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是否足夠強大??
根據乘聯會數據統計顯示,自 2015-2020 年,中國新能源汽車從萌芽期迅速發展至成長期,而如今已經進入調整期。?
2020 年,比亞迪被特斯拉超越,痛失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寶座 ;北汽藍谷更是陷入低迷,根據北汽藍谷發布的 2020年銷量數據,北汽新能源全年累計銷量僅為 2.59 萬輛,同比下降82.79%。?
誠然,由于新冠疫情的影響,北汽新能源銷量的下滑似乎情有可原。但是根據北汽藍谷的說法,補貼退坡,才是導致了北汽新能源虧損的主因。相比 2019 年,其在 2020 年收到的政府補貼大幅下降,對公司業績影響達到 9 億元。?
翻看往年的財報,不難發現,北汽藍谷的盈利一直無法拋開政策因素。即便是在 2018 和 2019 年這兩個營收比較好的年份,其凈利潤分別為 1.44 億元和 0.04 億元,但扣非凈利潤卻只有 -7.29 億元和 -8.74 億元。?
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江淮汽車身上,2014-2018年間,江淮汽車累計收到政府補貼共計 87.18 億元,期間其凈利潤僅為 22.25 億元。?
雖然疫情延緩了政策退坡對于新能源汽車產業的不利影響,但是市場決定未來,上述負面事例足以令后繼者引以為戒。?
根據全球汽車銷售統計口徑數據顯示,2020 年歐洲銷售新能源乘用車 127 萬輛,同比增長超 120%,反超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。從趨勢上看,中國與歐洲市場在全球新能源總銷量中分別占比43.9% 與 41.5%,從此前的中國市場一家獨大變成了中歐并駕齊驅的局面。?
然而歐洲新能源汽車的崛起背后,依然離不開政策。比如德國就在 2020 年 6 月推出了其高達1300 億歐元的經濟刺激計劃,其中新能源汽車相關政策包括了發放購車補貼、降低增值稅、延長純電?
汽車稅收減免期限并提高減免上限、加大電動汽車基礎設施制造在內?
的多種行政刺激工具。同時燃油車方面,加大高碳排放車型稅額,安排燃油車禁售時間表,兩端發力,拉動歐洲整體新能源車市場需求。?
由此可見,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先發優勢正在被削弱,市場主導的基
調將逐漸成為主流,如此轉變雖然可能伴隨著陣痛。但這是由大變強的必經之路。?
投資泡沫?
根據乘聯會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,2020 年國內汽車生產企業廣義乘用車(包括微型汽車)銷售2012.37 萬輛、同比下降 6.2%。經過 2018-2020 年連續三年的負增長,乘用車銷量比 2017 年的2469.91萬輛減少 457.54 萬輛,累計下降 18.52%。?
然而在銷量持續減少的另一邊,卻傳來傳統車企、造車新勢力、跨界造車企業不斷拿地、建廠、擴充產能的消息。背道而馳的供需兩側愈發不匹配,根據乘聯會的數據,截至 2020 年 12 月 31 日,國內乘用車企業共 122 家,總產能為 4153.2 萬輛,我國乘用車總體產能利用率從 2017 年的 66.55% 降低到2020 年的 48.45%,已經處于產能嚴重過剩的區間。除此之外,還有在建產能 988 萬輛。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對此表示,在建產能 988 萬輛中大部分是新?
能源車型。?
由此可見,在產能過剩的重災區,新能源汽車首當其沖。?
數據顯示,2020 年,博郡汽車(原一汽夏利)、知豆電動車、康迪電動車、華泰汽車、永源汽車、時空電動車、領途汽車等 7 家企業銷量為零。而這 7 家企業中大部分為專門從事新能源汽車生產的企業。?
恒大汽車跨界造車后,市值已經超越上汽集團,僅次于比亞迪、蔚來。然而截至目前,雖然與 PPT展示不同,恒大汽車已經亮相,但歸根結底卻仍未有一輛售出車型。?
2019 年,恒大集團董事局主席許家印曾表示:“用3-5 年的時間讓恒大新能源汽車成為全球規模最大,實力最強的新能源汽車集團?!?
按照規劃,三年投資 450 億元,并在中國、瑞典等國家布局十大生產基地,同步研發 14 款新車型。2020 年,恒大汽車規劃每個生產基地的首期產能為10 萬輛 / 年,2-3 年規劃總產能為 100 萬輛 / 年,10-15 年的規劃總產能為 500 萬輛 / 年。?
然而威馬 CEO 沈暉卻曾在微博中表示 :“恒大汽車就差汽車了?!?
根據企查查數據顯示,截至 2021 年 2 月底,我國共有汽車制造相關企業 40.8 萬家,2020 全年新注冊企業 9.87 萬家,同比增長 100%,其中四季度新注冊 3.28 萬家,這也刷新了注冊量和增長率近10 年來的新高 ;這其中,我國共有新能源汽車相關企業 23.2 萬家,2020 全年新注冊企業 7.86 萬家,同比增長 70.8%。